同课不同学,走进中音鼎石视唱练耳课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将钢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比做音乐家们的“魔法棒”,那么对于每一个音符和它们所能组合变幻出的旋律的了如指掌、对于不同音色节奏所表达的情绪的感同身受、对于乐谱和调式能够碰撞出的无限可能的胸有成竹,便是让他们能够挥舞着“魔法棒”创造音乐奇迹的核心力量。


在中音鼎石的教学体系中,音乐公共课程便是音乐专业学习的“核心力量”。中音鼎石的音乐公共课程注重音乐理论与实践应用二元并重。全维度沉浸式的课程体验,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素养,提高学生专业主课的综合学习能力。其中,视唱练耳是帮助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音乐专业知识、训练学生音乐表演规范性的重要基础课程。


多媒体手段的加入拓展了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也给课程带来了更宽的视野和更多的乐趣。作为一所联结世界舞台与梦想的专业音乐学府,“与国际接轨,结合学生专业主课,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成为了中音鼎石视唱练耳课程不断优化的方向。邓月遥老师作为中音鼎石视唱练耳教师,将“同课不同学”“以音乐作品为导向” “融合教学”的理念付诸实践。


从第一次接触视唱练耳,到成为中音鼎石的视唱练耳教师,邓月遥老师已经在这一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了20多年。走进邓月遥老师的课堂,中音鼎石的视唱练耳教学故事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我和中音鼎石一拍即合,这里就是我新的舞台了”


“和中音鼎石的老师聊了没多久,便认定这里就是我未来的舞台了!”邓老师和中音鼎石的缘分就此展开。


硕士毕业后,邓老师加入了杨鸿年合唱团,教授青少年视唱练耳课程。在此期间,她见识到了众多拥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孩子,经过视唱练耳的学习,在耳朵的训练中、在音乐专业的练习中,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善于思考的她并没有把工作停留在眼前的教学成绩上,而是开始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授课过程和教学方法,提出了“以音乐作品为导向进行视唱练耳训练”“分级分层教学,同课不同学”“与其他音乐基础课程融合教学”的理念。


中音鼎石鼓励创新的教学环境、国际化的音乐教育理念、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人成长的小班教学模式,点燃了邓老师将自己的教学理念付诸实际、发挥自己最大价值的热情。“现在我需要每天在这里打卡坐班了,但我每天都很开心,因为我想我真的能够帮助到这些学生了。”中音鼎石为邓老师提供了一个能够充分施展自我的平台,也带给了学生全新的视唱练耳学习体验。


“同课不同学,烧脑的课程设计过程让我充满热情”



中音鼎石的视唱练耳课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分三个班进行小班教学,三个班使用同一个谱例,但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完成不同训练目标的课堂练习,这将有助于学生在音乐背景与常识、节奏型、调式、和声、读谱、分析能力、乐队能力这七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掌握和提高。这便是邓老师“同课不同学”的教学理念。


“同课不同学”教学理念下的视唱练耳课拥有了更高的灵活性。譬如,今天这位学生的状态特别好,很快就完成了对应级别的训练内容,那么就可以让他去尝试更高级别的学习;又如,有的学生进步很大,甚至可以直接调整至更高级别的班里了,那么因为学的都是同一部作品,在教学衔接上就不存在过渡的问题了。


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准备课堂作业时也是很烧脑的,但它可以紧密连接不同班级的教学内容,备课更为全面,而且便于形成体系,反而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热情。


邓老师将“同课不同学”的教学方法同样应用于中音鼎石周六学校的视唱练耳课程中。


“作品为导向,享受音乐学习的细节”


“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实习的时候,曾经教过指挥系和民乐系的视唱练耳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视唱练耳课普遍存在消极情绪,认为这门课和他们的专业学习无关,是个额外的负担。比如,学双簧管的学生就不理解为什么要去听钢琴的三和弦。”这段实习经历让邓老师对于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方式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在为中音鼎石的学生设计视唱练耳课时,邓老师以“作品为导向和线索”,选取著名作曲家创作的旋律,使用实际作品音响和钢琴音响两种形式播放或演奏,引导学生感受到视唱练耳与音乐专业的紧密联系,在自己熟悉的音响和旋律中,享受音乐学习的又一个细节。


“我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邓老师在9岁时第一次接触到了视唱练耳:“我的视唱练耳启蒙老师说,我的音准很好,不继续在音乐这条路上发展有点可惜。”从那时起,邓老师和“视唱练耳”这四个字就分不开了。“虽然我学了好多年钢琴,但我并不觉得在这上面我比别人更有优势。我知道自己的音准很不错,而视唱练耳专业需要的正是同时具备声乐、钢琴和作曲这三方面能力的人。”之后,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着充分认知的她,在报考大学时坚定地选择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这个每年仅在全国招收2-3名学生的“小众”专业。“视唱练耳这个专业的出路就是当老师,我的表达能力也很强,这个专业能够充分发挥我的才能。”看来,“邓老师”这个称呼似乎也是她的命中注定。


邓老师相信,人无完人,但每个人都一定有优秀于他人的“天赋”。“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音乐专业,因此我对课程进行了改进。有时候他们可以带着自己的乐器来到课堂,介绍自己的专业、著名演奏家作曲家、经典曲目等等,学以致用。”邓老师希望,学生能够首先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然后去发现自己想从中学到什么、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才能坚定且有效果的学下去。“我想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自己课堂的主人。”


“要把学生当作音乐家来培养”




来到中音鼎石后,邓老师主动申请,负责起了教学楼歌单更新的工作。她从《西方音乐史与作品赏析》中选取经典作品,将它们用于视唱练耳课堂教学案例,同时更新在教学楼的歌单中,循环播放。这样,每周学生在视唱练耳和西方音乐史课程中所学的曲目,也将在同一周内在教学楼里反复听到,还可以在走廊的公告栏里了解到曲目的创作背景等知识。“音乐作品是浩如烟海的,我希望学生在中音鼎石度过的几年学习时光中,可以不间断地聆听到它们。”普及经典音乐作品,帮助学生做好音乐知识储备,让学生感受到沉浸式的音乐学习体验,是邓老师将音乐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融合教学的设计初衷。


中音鼎石要培养的是有智慧、有魅力的多元青年艺术家,我也是希望把他们当作音乐家而非音乐匠人来培养。音乐家不仅要拥有娴熟出色的专业技巧,同时要有思想、有修养,能够通过作品表达深刻的故事内涵。


谈到未来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技能要求这一话题,邓老师对于中音鼎石学生的发展寄予厚望。


同课不同学,

以音乐作品为导向,

与其他音乐基础课程融合教学。

在变革与创新中,

中音鼎石的视唱练耳课程,

正谱写着又一段美妙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