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音鼎石专家课 | 杨光:寻找属于你自己的声音
你觉得歌唱家是音乐家吗?
为什么说声乐要训练?训练的标准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声乐不是要发出最响的声音、最高的声音,
而是要符合「 音乐 」的基本元素和标准,
因此声乐是把人做「 乐器 」的一种。
人声是奇妙的也是最难训练的,
因为它可以模仿世间万物的声音。
所以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把人训练出一个什么样的声音,
而是训练出他怎么能够更好的制造音乐。
是1997年卡迪夫国际歌唱家大赛唯一大奖获得者,
这是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此赛事上夺冠;
她也是2001年多明哥国际声乐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
二十年前的英国广播公司
评价她说:
“她是卡迪夫歌唱比赛举办以来所听到的最美妙的声音。”
她,就是中国著名女中音——杨光。
9月26日,我们邀请到旅美女中音歌唱家杨光为声乐专业的学生们带来一对一专家课。
不同于传统的一对一大师课。专家课中,授课教师将直指问题的核心,高效的解决音乐表演、创作中的技巧问题、情感问题。极具实用性的专家课,是一把打开复杂音乐学习世界的钥匙。
这一切,将创造出更多神奇的、恍然大悟的喜悦,让同学们能在专家课中有非凡的收获。
特别选取了杨光老师在课堂中给大家的指导性话语。声乐训练,到底应该怎么训练?
声音是在不断变化的,
在现阶段和壮年的声音会有更大的不同,
因此不要迷信声音本身,
现在练再多时间也没用,
那样的声音是时间送给你的。
钢琴和视唱练耳是学音乐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现在要从观念上有一个认识,
该如何看待声乐?
与琴不同,你这件乐器,只能由你来演奏。
如何合理准确的演奏人体这件乐器?
第一步就是要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声音。
要先学说歌词,会说人家的话,才会唱人家的歌。
中国有古话“言不尽则歌。”
给肌肉“松绑”,要灵活的进行舒张。
今天不讲声音,而是讲每个人应该呈现的他自己的状态。
真正的歌者,需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有很多激情,但同时要有一半是非常理智的,要有自律性,这也是所有的音乐家都需要具备的。当你的态度不一样了,思考的不一样,这代表已经成功了一半。
老师就像是一本字典,
如果你不用,不翻这本字典,
它就只是一本字典而已。
将来即将面临的是大学的学习,
大学的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
所以大家要建立一个要准备进入大学的备考的意识,
主动学习的方式。
杨光
女中音歌唱家
杨光女士最初凭借其1997年荣获的'英国卡迪夫国际歌唱家大赛'唯一大奖及2001年'多明哥世界歌剧演唱家大赛'第一名的成绩受到西方古典声乐界的关注。她先后毕业于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及美国茱莉亚学院歌剧中心,紧接着由美国芝加哥抒情歌剧院青年艺术家培训中心开始,杨光女士正式进入了国际主流歌剧舞台,学习出演了许多大歌剧中的女中音主角。她塑造过的主要歌剧角色有: 意大利歌剧《阿伊达》中的安奈丽丝、《唐卡洛》中的爱波丽、《乡村骑士》中的桑图扎、《纳布科》中的菲妮娜、《游吟诗人》中的阿苏茜娜、《诺尔玛》中的阿达尔吉萨,法语歌剧《卡门》中的卡门、《桑松与达丽拉》中的达丽拉,德语歌剧《众神的黄昏》中的瓦尔特罗德、《罗恩格林》中的奥尔图德等。其中,《阿依达》中的安奈丽丝、《乡村骑士》中的桑图扎及《诺尔玛》中的阿达尔吉萨已经成为她在国际歌剧舞台上的代表角色。近期由多明哥大师主演、中国北京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纳布科》中杨光成功出演了其中的'费蕾娜'。
在歌剧演出间隙,杨光女士还活跃于丰富的音乐会舞台,与许多国际交响乐团及指挥家合作。演唱过威尔第《安魂曲》的女中音独唱及领唱;马勒的《c小调第二交响曲》及《降E大调第八交响曲》中的女中音独唱及领唱;马勒的《大地之歌》、《流浪者之歌》《亡儿之歌》、柏辽兹的《浮士德的审判》及套曲《夏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