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实验学校大师课讲座

2014年5月31日的清晨,阳光虽然不是那么明媚,但却有说不出的喜悦,鸟儿的声音也显得清脆动听。偶尔一丝微风拂过,掠过发梢,丝丝清凉。

今天,是曼哈顿音乐学院大师课的日子。我们准备好了迎接每一位家长和孩子的到来。在这里,中央音乐学院实验学校将会给大家一场音乐的启迪、成长、盛宴。

美国钢琴家杰弗里·科恩(Jeffrey Cohen )、小提琴家露茜·罗贝尔(Lucie Robert)为以及参加大师课的家长和孩子简短的介绍。

大师课分为两个班,分别由美国钢琴家杰弗里·科恩(Jeffrey Cohen )、小提琴家露茜·罗贝尔(Lucie Robert)为学生授课

小提琴大师班:

首位指导的学生是我校的吴元淳同学,她演奏了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D小调第二组曲》,《阿勒曼德舞曲》、《库朗舞曲》。

演绎巴赫时最难达到的是一种必要的平衡,在人的情感与严肃而深奥的演奏外观之间的平衡。巴赫没有浅薄或不定的情感,没有骤降的愤怒,没有不好的话语和短促的允诺——他的情感在规模上与莎士比亚同等宏伟,与地球上所有的人,从最北端到最南端的族群都相通。巴赫在他的组曲中传达的就是这些基本的情感。它们要求的不只是轻微的探讨,但你却无法自觉地让你的心脱离这个音乐。要找到心灵与之回应,而又不矫造于本性的事物是困难的。无论演奏谁的曲目,心与音乐的沟通尤为重要。用心感受音乐,沉浸于音乐。

其后,罗贝尔对谢雨含演奏哈恰图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进行指导,苏联亚美尼亚作曲家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图良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作曲家,在他的一生创作中涉及了各种音乐体裁,《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这部作品以欢乐的气息和真诚的曲调征服了广大听众,本文简要分析了此作品的音乐特点,揭示出其独道的魅力。

第三位学生袁子仪演奏的是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进行指导,勃拉姆斯一直被当作一位在浪漫主义风潮中逆流而上的古典作曲家。人们常常这样形容: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悲情笼罩着他的创作,谨慎内敛地将他内心的激情一丝丝释放。对待音乐的态度如此小心的缘由,不仅在于他的生活个性,更在于他对前辈作品的高山仰止。历代前辈的旷世巨作让他深感敬佩与沉重,勃拉姆斯力图超越的意图与行动带来的"险阻"让他举步维艰。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他被冠以如何响亮的反传统的名号,他的创作还是始终摆脱不了浪漫主义影响的。

最后,罗贝尔对徐自然演奏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进行指导,西贝柳斯(1865-1957) 芬兰作曲家,芬兰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西贝柳斯是芬兰民族音乐的代表,其管弦乐作品常取材于芬兰的民间轶事,故充分突显其个人风采,和他对祖国、对故乡的深爱,被认为是上世纪初最具个人荣耀魅力的代表人物。在这个乐章里,乐队曾以狂暴汹涌的强奏带来凶险不祥和激烈冲突因素,但占主导地位的仍是独奏小提琴的优美歌唱。在开头主题再现之前,独奏小提琴奏出长长的华彩乐段。

罗贝尔女士对每个演奏学生进行了细心的指导,告诉学生们要注意感受舞曲的律动,手指握弓要放松。手指放松一方面是适应了现代弓的设计,肌肉放松了,拉出来的琴的声音也会很放松;另一方面,我们很长时间的拉琴,如果肌肉紧张,很容易伤害到手指。放松是很重要的,肌肉全部紧着,这样会对琴声的音质有影响,所以,放松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钢琴大师班:

         

钢琴家杰弗里·科恩(Jeffrey Cohen )

科恩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会对一个难点练上几十遍,甚至百遍。重复地去练习那些难关。一般七八遍,大脑就已经疲倦了,我们只是在动手指,听不到自己在弹什么,所以,对于音乐家来说,怎样练琴才是最重要的。

对张宇骐弹奏Ginastera 的《Sonata Op.22 No.1》进行指导,希纳斯特拉(Alberto Ginastera,1916—1983年),阿根廷作曲家,1936年入国家音乐学院作曲系。7岁开始学钢琴,12岁入威廉斯音乐学院。1938年毕业,1941年任该院作曲教授。1945年底得奖学金,赴美国考察音乐教育体制。1947年回国后发起组织作曲家协会。1948年任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音乐学院院长。1958年任阿根廷天主教大学音乐艺术和音乐学系主任。同年4月9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一届美洲音乐节上,演出了他的《第二弦乐四重奏》,获得了国际声誉。1962年任托尔夸托·迪·特利亚学院的拉美音乐进修中心负责人,致力于培养拉美青年作曲家。1964年完成第一部大歌剧《唐罗德里戈》,进入创作的高峰期。1971年移居日内瓦。

张瀚文演奏Albeniz的《 Iberia-Triana》进行指导,伊萨克·阿尔贝尼兹(Albeniz, Isaac, 1860-1909)1860年生于西班牙东北部卡塔罗尼亚的坎普洛尔东。童年时起便显示出惊人的钢琴演奏天赋,并在4岁的时候在巴塞罗那首次公开演出。两年后,他的母亲带他到巴黎跟巴黎音乐学院当时著名的钢琴教授马蒙特尔学习了九个月。马蒙特尔曾希望阿尔贝尼兹进入音乐学院学习,但由于阿尔贝尼兹的年龄太小只得作罢。在返回西班牙的途中,阿尔贝尼兹举行了几场音乐会,并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Marcha Militar。

科恩对刘天元演奏Rachmaninov的 《Moments Musicux Op.16 No.1》进行指导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生于俄罗斯,二十世纪世界重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他的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岛”、钟等。其中《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其艰深的难度,成为钢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难”。

科恩对孔令皓演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Op.2 No.3》进行指导,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梅赫伦。自幼学习音乐,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很早就显露出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十七岁那年,波恩宫廷大学旁听哲学,也就是在这时与莫扎特有了短暂接触。1792年,定居维也纳,经过海顿的指引,艺术上进步飞快,三年后出版第一部作品。他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九部,歌剧《费黛里奥》,戏剧《哀格蒙特》《雅典的废墟》;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c小调钢琴奏鸣曲)等。

这次大师课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了大师的魅力,体验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无论是专业的技巧,还是心灵的触碰,一定是更加的热爱音乐。

大师课结束后,中央音乐学院实验学校的同学们和美国钢琴家杰弗里·科恩(Jeffrey Cohen )、小提琴家露茜·罗贝尔(Lucie Robert)进行了交流,同学们对专业的提升、国外的学校、生活,很是感兴趣。这次的大师课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音乐氛围,相信一定会对现实有了更好把握,对未来有了奋斗的目标与憧憬。

大师介绍:

露茜·罗贝尔(Lucie Robert)

小提琴大师班是由小提琴家露茜·罗贝尔(Lucie Robert)授课。作为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罗贝尔女士的足迹遍及美国,加拿大,欧洲和远东主要的音乐中心。她曾与夏尔•迪图瓦指挥的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和其它所有加拿大主要乐团演出过三十多首不同的小提琴作品。她的琴声也经常出现在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CBC广播网,加拿大广播公司,法国电台;她录制的福雷和圣桑的小提琴奏鸣曲也获得一致好评。罗贝尔女士是位备受尊重的小提琴教育家,已在过去的二十三年中持教于纽约市曼哈顿学院和曼尼斯音乐学院,并经常在世界著名的音乐学府举行大师班公开课。罗贝尔女士担任过很多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如蒙特利尔和弗里茨•克莱斯勒国际小提琴比赛等。2012年9月,她参加了约瑟夫 西盖蒂国际小提琴、中提琴比赛的评审工作。

钢琴家杰弗里·科恩(Jeffrey Cohen )

美国钢琴家杰弗里 科恩生于阿里桑纳州图桑市,早年就读于印第安纳大学,从师著名钢琴家梅纳海姆 普雷斯勒(Menahem Pressler),曾荣获驰名的巴蒂斯塔纪念奖,并是贝多芬基金会和SHERMAN-CLAY施坦威钢琴比赛折桂者。他以独到的艺术气质和对音乐的深刻的解释而名扬国际乐坛,他的演奏曾《纽约时报》赞扬为“明朗而充满诗意”。作为独奏家和室内乐音乐家,科恩先生的演奏足迹遍布三大洲。他目前还在法国库尔舍瓦勒的MusicAlp夏季国际音乐学院任教。科恩先生的首张光盘——法国室内乐专辑,赢得了乐评杂志《Fanfare》的喝彩和好评。除了他的演出活动之外,科恩先生的教学天赋使他成为他当代领先的钢琴教育家。他的学生在卡内基音乐厅和林肯艺术中心等著名的音乐厅多次举办独奏会以及室内乐音乐会,并多次在重大比赛中获奖,还有很多作为演奏家和教授在各地广泛享有盛誉。科恩先生在过去二十余年,一直在曼哈顿音乐学院担任钢琴独奏和室内乐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