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长笛奏响的青春之音 | 张碧瑶毕业音乐会



洁白的茉莉花带着点香甜的味道

像是仙女刚梳洗过的发梢

又像是她微微敞开的袖口露出的细嫩手腕

我不禁想起第一次与茉莉的相见

那是清晨推开门一瞬间的惊喜

那是久违的熟悉又朦胧的味道

那是令人沉醉难以自拔的芳香

我想

你大概是上天赐予我的天使吧

为我驱逐了所有悲伤与焦躁

为我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微笑

指尖轻捻

一股花香萦绕


节选自《浅谈<女水神奏鸣曲>的情感表达》


在中音鼎石,总是不乏具有文学创作才华的同学。而这首诗仅仅是高三年级长笛专业的张碧瑶在AP音乐理论课程分析《女水神奏鸣曲》中所写的一小段。


在中音鼎石三年,张碧瑶有不少文学的表达。文字之外,更多的是音乐。她说:“不论是长笛还是钢琴,都是可以陪伴我的伙伴,不论心情好坏,我都可以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我想,这大概是音乐最大的魔力了吧!”



2016年12月29日,是张碧瑶在中音鼎石的毕业音乐会。三年时光转瞬即逝,她在苦乐并存的学习生活中肆意徜徉,并把感受融入到音乐当中。毕业音乐会中是她在中音鼎石音乐能力成长的见证,更是她对于生活的思考,这一段日子的总结。


深呼吸,拿起长笛,停顿两秒,开始吹奏巴赫的BMV1031,音乐会开始的不慌不忙。




长笛在现代管弦乐和室乐中是高音旋律乐器,对于即将成年的张碧瑶来说,长笛清脆的音色是青春最好的伙伴。




准备一场音乐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何况是一场毕业音乐会。在挑选曲目的过程中,张碧瑶最终决定从古典、浪漫、现代等几个时期入手,选择了从巴赫到弗雷再到德彪西、伊贝尔等人作曲的共6首作品。




这是张碧瑶在中音鼎石的舞台上第二次演奏德彪西的作品。上一次是在北京音乐厅演奏《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这次演奏的《牧神午后》是德彪西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可以认为,德彪西通过这一音诗而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因而此曲被后人誉为'德彪西的第一颗管弦乐定时炸弹'。




第5首作品是普罗科菲耶夫的《D大调长笛奏鸣曲》。这部作品不仅仅张碧瑶演奏过,之前中德青少年庆典音乐会中Eva也曾演奏过这首曲目。这首长笛奏鸣曲既是普罗科菲耶夫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是长笛领域的经典之作,对之进行具体的结构分析及演奏技法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六首作品是和王晓华、崔紫茜演奏的一首重奏,三个人默契十足。演奏毕,张碧瑶深情表达了她即将毕业的感慨。她说:“对于即将毕业的我,总想说些什么。无论是对同学的感情,还是对学校的依依不舍,都让我有些不适应。这是在学校的第三年了。人生又有几个三年,我从不后悔来到这个学校,即便在这个学校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争吵,但我在这个学校留下了泪水与汗水,我依旧爱它。”



△张碧瑶面对她的恩师-邓甍老师的时候,是满满的感谢。


她回忆起自己入学,第一次面对柴亮老师、范焘老师和自己的专业课老师-邓甍老师;回忆起在北京音乐厅的演出;回忆自己甚至有一段时间想要放弃长笛,但是邓甍老师夜晚的一通电话让她重拾希望......她说:“我来学校三年,总能在北京音乐厅有演出,这是别的地方不能给我的。这样的演出机会只有中音鼎石才有。上了台我知道,自己的能量原来那么大。”                                                      


讲完这些,她本以为自己短暂的毕业音乐会圆满结束了。但是学校还为她准备了“礼物”。在她眼前架起了一张白色的投影幕布,幕布上出现着三年来她和同学们的点点滴滴:参加入学考试、第一次举办音乐会、第一次和同学们合奏...那么多第一次的美好都在这里发生。这个视频只是一个开始,之后,一位老师拿起手机和远在澳洲、美国的两位同学进行了视频通话。这两位同学是张碧瑶当时的玩伴,更是姐姐。一位是在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读小提琴专业的吴元淳、另一位是在悉尼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的谢雨含。三个人一起交谈起来并定下了一个十年之约.....说到这些,台下的同学已经泪如雨下。


毕业音乐会后,张碧瑶受德国老师邀请将提前赴德学习专业,并备考德国的音乐学院。今年中音鼎石毕业季就这样悄然拉开帷幕。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地都布满了中音鼎石人的足迹。今后,将有更多中音鼎石毕业生踏上更多国家的顶尖音乐院校,开启他们新的音乐之旅。


中音鼎石人,切记,我们在你们的身后,这是我们共同的家。

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