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访 | 赖嘉静:通过合唱,一起用好奇心去领悟作品中的Spirit

中音鼎石为全体学生开设合唱公共课,旨在通过合唱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多声部思维和整体的音乐感觉,并且培养同学们的适应能力、自制力及合作意识。合唱强调声音共性的统一,在排练中讲究合唱的音色、音量、力度、音准、节奏的和谐与统一,演唱中的气息、咬字、吐字、行腔及情感的表达也要在共性中得到统一。因此,当个性突出的学生参加合唱训练,他需要在演唱时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能过分张扬和随意。经过长时间的合唱训练,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将不断提升。


对话主课教师——赖嘉静


作为中音鼎石的合唱课教师,您在合唱公共课上主要教授学生哪些内容?

赖嘉静:同学们通过学习合唱: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性。歌唱是人本能的需要,所以在合唱课上,我们是把歌唱艺术加上重唱训练。重唱训练中体现了合作性,这是学生自己在琴房内不可能完成的。二、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聆听。听的训练在音乐学习中非常重要,听你同伴所唱的声音,听其它的声部,强与弱、快与慢的合作都需要互相聆听,然后通过指挥老师整合在一起。一味地只顾着自己的演唱,是无法出现和谐的声音。



合唱唱的是什么?在合唱课上我们学什么?我们唱合唱是为了什么?著名指挥家、教育家杨鸿年教授就这几个问题总结了三个词语——我们唱的是信仰、哲学和文化。这三个词语放在合唱课堂里,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向来看。目前,我们合唱公共课上正在教授三首歌曲:日本歌曲《红蜻蜓》,爱尔兰歌曲Danny Boy和美国电影歌曲Moon River,这三首歌曲我们都是用原文(日语、英语)演唱。

因为我们是培养面向国际的专业音乐人才,所以通过合唱课学习和演唱具有外国文化的合唱曲目很重要。其中的每一首曲目都会有知识背景作铺垫,学生在上合唱课时,通过同学们各抒己见,大家对歌曲的认识就会丰富起来。例如同学们在学唱《红蜻蜓》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作曲家山田耕作的成长背景,从中了解到作曲家的曲风受到了舒曼和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的影响,这就是日本文化与欧洲文化的交融。《红蜻蜓》的歌词是诗人三木露风写作,不深入了解三木的童年背景很难想到这首诗与他童年时离家出走的母亲有关,这同时又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女性维权运动的时代背景相关。

我们唱合唱不仅仅是唱“歌”这么简单,歌曲承载的是历史和文化,通过合唱来学习这些文化背景知识是很重要的。对于演唱而言,学生不都是声乐专业,但是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他们可以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找到和谐的声音。这就是学校为什么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上合唱公共课的原因。




在合唱教学过程中,不同时期(前、中、后期)的教学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赖嘉静:合唱是综合的艺术,它不仅仅是唱简单的旋律,其中还传达了文化、时代背景等丰富的内涵。好奇心,通过对歌曲一系列背景知识的探究,找到音乐中的truth, goodness, beauty。

在合唱教学的前期,我会关注同学们的歌唱状态,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练声去调动学生的身体机能,让他们进入到一个好的歌唱状态,带他们进行所有技术准备,例如四个声部的音高音准、歌词准确的发音,句法乐段的音乐处理等。另外,在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自己课上所演唱的作品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完成人文知识背景的累积。


在合唱教学的中期,我会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带领同学们找到互相之间合作的默契、声音的统一和平衡,在互相聆听的过程中找到每首作品不一样的“声音”,帮助同学们达到更高的合唱艺术标准。



在合唱教学的后期,通过课上不断地引导,帮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发现每部作品的内涵和领悟作品的〝spirit〞。最后,合唱需要有机会在一群人面前表演,学生可以在演出这样一个特别的场合中,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将作品的〝spirit〞充分表达出来。


中音鼎石为学生开设合唱公共课,您认为学生学习此课程对他们学习专业主课有哪些影响或帮助?


赖嘉静:合唱公共课对学生学习专业主课非常有帮助。首先,合唱对音准的要求非常高,练习合唱是训练学生内心音准听觉极好的方式。同时,合唱课也是对学生进行多声部训练很好的课程,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主课之外加强对多声部学习的掌握能力。



之前您曾在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留学深造。在这段留学经历中,您有哪些宝贵的收获可以运用到课程当中?

赖嘉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作为音乐学习者,一定要有好奇心去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部作品发生了什么?学生可以通过这一问题去分析作品里的技术难点。第二个问题,这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学生能够以此去了解该作品的人文知识背景。第三个问题,我作为音乐学习者,我的决定是什么?美国学生时常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们会与老师沟通,这促使他们能够有自己的音乐主张并实践出来。第四个问题,我作为音乐学习者,我与作曲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里的关系指的是〝spiritual relationship〞,而关系的建立往往因为音乐学习者的生活经历与作曲家的个人经历有共鸣。

我们作为表演者,需要与作曲家打交道。这需要我们跟作曲家做朋友,我们要不断地去演奏该作曲家的作品,体会作曲家的所思所想,你会发现你跟他越来越熟悉。所以我会将以上四个问题融入到课堂的教学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让同学们去适应国外的授课方式,与国际接轨。



最后,能请您为中音鼎石的同学们提供一些音乐学习的建议吗?

赖嘉静:我认为学好音乐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大家应该经常问自己现在有多热爱音乐,然后用这份热爱去努力学习。只要你对音乐有足够热爱,其它都是小问题。在这里,我们一切都是围绕着音乐来学习,我们学校培养的是与国际接轨的专业音乐人才。另外,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也很重要。所以同学们不要着急,积累与成长会激发你对音乐的热爱。只要你们不忘初心,保持着好奇心不断地去探索音乐中的truth, goodness, beauty,我觉得这就很好。



 赖 嘉 静  

中音鼎石合唱公共课教师


文化部首届“李德伦指挥比赛”获奖者,“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傅成贤纪念奖学金”获奖者。自幼热爱音乐并学习钢琴,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和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2018年获得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乐队指挥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曾先后师从于指挥家陈琳及指挥家Mark Gibson,指挥家、钢琴家P.V. Dobrovolsky。



赖嘉静2010年起兼任杨鸿年教授创立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排练指挥及钢琴伴奏,在俄罗斯第九届“尤·法力克-歌唱世界”国际合唱比赛中获大赛唯壹“最佳伴奏奖”。2012年起,在中央歌剧院担任合唱指挥,完成多部歌剧、清唱剧的排演工作。2013年,受邀参与瑞士琉森音乐节“海丁克大师班”,执棒琉森弦乐音乐节乐团。2014年与着名指挥家TerjeMikkelsen合作,担任由挪威易卜生国际中心与挪威北极歌剧中心联合制作的歌剧《NORA》的助理指挥及钢琴艺术指导。2015年,指挥中央歌剧院演出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同年,受邀赴意大利拉文纳参加“里卡多·穆蒂”意大利歌剧学院,随穆蒂大师学习威尔第歌剧《法尔斯塔夫》;在作曲家叶小纲创作的历史歌剧《永乐》中担任合唱指挥;与台湾创世歌剧团合作,在高雄指挥演出莫扎特歌剧《女人心》。2016年,担任国家大剧院原创儿童歌剧《阿凡提》首演指挥。2017年,担任国家大剧院制作施特劳斯歌剧《玫瑰骑士》幕后乐队指挥;担任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剧演员专场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生涯》助理声乐指导。同年夏季,受邀赴瑞士参加格施塔德梅纽因音乐节,与格施塔德音乐节乐团成功合作音乐会。近年来,赖嘉静受到许多指挥大师亲睐及指导,其中包括洛林·马泽尔(LorinMazzel),本纳德·海丁克(BenardHaitink),梵志登(Jaap Van Zweden),迈克·提尔森·托马斯(M.T.T.)。自2013年起,多次以钢琴艺术指导随国交少年合唱团参与国宴欢迎演出及新春团拜会,为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演奏。2018年初,赖嘉静指挥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演出普契尼歌剧《贾尼斯基基》获得广泛好评。


2018年夏季开始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鼎石实验学校,担任合唱课指挥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