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 | OPEN FORM,回归寻找声音的现代先锋音乐

没有开始,就是最好的开始。


德国“与时间对话”室内乐团(Ensemble Tempus Loquendí)受北京现代音乐节之邀,在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与德国外交部的友情支持下来京演出。



5月20日,值“与时间对话”室内乐团在京演出之际,中国青少年音乐比赛•蜂鸟音乐奖、歌德学院与中音鼎石共同联合,搭建交流平台,特邀该室内乐团走进中音鼎石,为同学们及音乐爱好者带来了现代先锋音乐演奏技巧工作坊活动,大家感受到了新先锋派音乐的独特魅力。


轮回,寻找声音



Tempus Loquendí 室内乐团以演奏现代先锋音乐和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为主要发展方向。乐团由多位来自德国、中国及其它欧洲国家的优秀演奏家组成。
乐团的基本编制为中小型室内乐团的形式,其中有弦乐四重奏组(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管乐组(长笛、单簧管、双簧管、萨克斯风和长号)、钢琴以及打击乐。乐团以拓展更多的演出形式和音乐视角为出发点,积极探索新音乐的表演艺术和发展之道,希望将不同的新元素如电子音乐,视觉音乐剧场表演等吸收和融入到乐团的演出当中。同时,乐团也致力成为沟通中德文化的一座桥梁。



此次工作坊活动的主题为Open Form,以小组课和合练的形式,让大家近距离地领略现代先锋音乐的特色。
活动开始,乐团团长张琳娜(Linna Zhang)向现场观众演介绍了现代先锋音乐的特点,并且每位乐器演奏者分别示范演奏,展示出乐器发出的独特声音。随后,“与时间对话”室内乐团演奏了本次活动的练习作品《Finito ogni gesto / 消逝而去》 ,大家对现代先锋音乐有了直观的了解。


小提琴、打击乐、大提琴、长号、长笛和单簧管六个声部的小组课分别在各教室井然有序地进行,同学们在乐团演奏家的指导下学习独特的演奏技法和使用气球、拆掉的八音盒、塑料管等新颖的物件模拟乐曲的音效。这对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尝试,充满了新鲜感和挑战性。



经过小组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现代先锋音乐的演奏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在与“与时间对话”室内乐团演奏家一起合练期间,乐团指挥焦阳(Yang Jiao)学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并且向大家阐释了这部由意大利作曲家富朗切斯科·费里德(Francesco Filidei)创作的《Finito ogni gesto / 消逝而去》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当谈到现代音乐的概念时,他说道:“现代音乐出现在将音乐重新定义或模糊化的过程当中,它回到了音乐本身的初衷——寻找声音。在音乐开始之前,其实我们都是在寻找声音,然后逐渐建立了系统,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称之为‘音乐’的东西。而现代音乐恰恰就是这样,从我们听到音乐中经常出现的节奏、律动、一段旋律回到对单一声音的追求和崇拜。”


活动在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同学们也意犹未尽地与乐团老师交谈,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此次德国“与时间对话”室内乐团演奏了活跃于当今欧洲乐坛的青年作曲家的作品,我们在探寻音乐初衷的声音中感受到了欧洲新音乐的独特风情。

学生心得分享


吴天同


原始社会的生物就能够使用它们的嘴来产生旋律,两三个音也好,出奇的一连串音也好,这就已经是旋律了。

通过这次工作坊活动,我所体验的音乐其实完全放弃了旋律而是注重音效。不同的音效重叠起来会有什么样神奇的效果?没有旋律,这就是比原始还原始,无法用语言来描绘,因为在原始社会中就已经出现创造旋律的办法了。最现代的音乐与最原始的碎片如期而遇。最现代的音乐就是最原始的原始,这就是samsara(轮回)。


颜世为


我在工作坊合练环节负责大鼓的演奏,同时我也见识到了许多不常见的打击乐器,例如水琴,它常用于制造特殊音效演奏。
通过演奏这些乐器,我开阔了眼界。同时也让我了解到了更多的乐器,听到了一些之前没有听过的声音。


杨宜达


这次活动与往常我所参加的活动有所不同,从中我提前认识和了解了专业课学不到的内容或者目前还没有讲到的知识点。
虽然有些打击乐器我曾经见过,但是此次用了与常规演奏乐器不一样的演奏方法,有了全新的感受。另外在合练的时候,我通过聆听指挥老师的讲解,懂得了如何在演奏过程中逐渐去贴近这首乐曲所想表达的思想。经过此次活动,回头再去理解现代先锋音乐,它不再是像迷雾一样什么都听不懂,至少它每一个声音都富有内涵,例如门开的声音,古老的物件等,而不是没有任何理由地突然出现。


龚瑞埼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现代先锋音乐,我挺喜欢了解一些新音乐。在我看来,现代先锋音乐回归寻找音乐最初的声音。
在平常练琴时,我有时候会为了演奏某段旋律去尝试拨动钢琴的弦。这次工作坊活动中,德国乐团的钢琴声部老师采用拨弦的方式演奏乐曲,声音十分独特。


陈韵凡


我觉得这次工作坊学习的乐曲很有趣,这让我想起以前修读AP音乐理论课程时自己写的论文所讨论的“音色音乐”。
当时我一直在听潘德列茨基创作的《广岛受难者的挽歌》,那首乐曲就是用弦乐去模仿原子弹轰炸、空袭警报等。因为我平时对一些比较冷门或者新奇的音乐感兴趣,所以我觉得这次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又知道了许多另类的演奏方法,仿佛经历了头脑风暴。